规划计划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决策公开->规划计划

市农委2011年工作总结

文章来源: 添加时间:2011-12-01

      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抢抓机遇,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一)主要指标全面增长
      预计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实现136万吨,同比增长24%;蔬菜产量308万吨,同比增长10%;水果102万吨,同比增长12%。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一是粮食生产喜获大丰收。今年我市粮食生产为建市22年来,形势最好的一年,预计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36万吨(最好的2008年为117万吨),比上年增长24%。二是设施蔬菜建设实现新跨越。新建设施蔬菜小区5600个,增长34%,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10万亩,增长41%,新建育苗中心4个。三是果蚕业基地建设和果园更新改造工程继续深化。新栽果树1370万株,5.3万亩。果树设施栽培、鲜切花生产、中草药生产面积分别达到4000亩、1200亩、14015亩。完成老残果园更新改造5万亩。创建了11个典型标准园,其中国家级标准园1个、省级标准果园3个。引进早金酥梨等新品种。四是农业标准化生产迈出新步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农产品检测室通过了认证,监管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全年,累计检测农产品样品10000个,检测结果显示农产品质量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申报续报绿色食品企业4个,认证绿色食品18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5个,面积23万亩。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事故。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
      一是农业产业化大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今年全市新上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有10个。已开工建设6个,这6个项目总投资74.6亿元。省下达我市(不含绥中)新增亿元农业产业化项目4个,目前我市完成13个,超额完成9个。二是休闲农业实现新突破。葫芦山庄被农业部确认为5星级休闲农业示范企业,也是我省唯一一家5星级休闲农业示范企业。同时,被农业部“魅力城乡”网站收录,而且是东三省唯一3D全景休闲农业精品点。三是连山区塔山乡西堡村(果光苹果专业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到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预计达到1100家,比去年增长18%,入社社员9.9万人,比去年增长10%,带动农户33万户,比去年增长10%。五是新增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5个。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成效
      一是科技培训成效显著。实施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培训农民3750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农民7100人。农广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650人、实用技术培训2.1万人、农广校招生634人。二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共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新品种100余个;引进蔬菜新品种56个;创建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20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1个。三是农业新技术试验推广。全市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10万亩;推广耐密玉米、花生、马铃薯保护地、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分别为16.3万亩、12.5万亩、10万亩、1.5万亩。四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建立完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11个,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5万亩次,同时实施玉米螟、东亚飞蝗等主要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100万亩次。设置苹果蠹蛾监测点250个。建立安全控害示范区4个,完成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50万亩。五是农业信息服务。新建122个农村信息服务站,有2个信息站被省农委评为省级先进农村信息服务站,发布涉农信息2万余条;完成了对葫芦岛金农网改版和升级;创刊了《农业信息简报》,出刊10期;向农民发送免费科技短信11.2万条。六是农业专家服务团工作成果显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辽宁日报》等著名新闻媒体,对我市的“农业专家服务团”典型经验都进行了宣传报道。
     (五)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农机作业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38万千瓦,比去年增长2.2%;拖拉机拥有量达到21500台,比去年增长2.3%;农机总值8.8亿元,比去年增长20.5%;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比去年增长3个百分点。完成机播种210万亩,其中玉米、花生机械播种面积达到60万亩、25万亩,“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获辽宁省农业科技贡献一等奖。二是扎实推进滴灌节水农业工程项目。全市规划实施滴灌节水农业工程项目16.5万亩。三是农村能源生态项目全面完成。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2100户、大中型沼气池2处,新建农村能源乡村服务网点项目24个。四是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建设市级新农村示范村20个,示范村上村屯改造、产业发展等项目86项,总投资达1.64亿元。
     (六)县域经济各项指标全面增长
      2011年全市三个县市(绥中、兴城、建昌)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2亿元,同比增长27.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全年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52.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74亿元,同比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5亿元,同比增长20.4%。
     (七)农村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补贴政策。全市发放粮食综合直补资金20702.77万元,亩均补贴标准比上年提高近7元。发放良种补贴资金2009.75万元(不含绥中)。全市落实农垦系统危房改造项目1504户。落实国家、省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4700万元。实施有机肥应用补贴106万元,实施面积5.3万亩。二是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农业保险面积212.24万亩(不含绥中),投保率达66.75%。三是加强土地承包流转工作。全市建立了15个土地流转市场,56个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站,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7万亩。四是积极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成立农村土地仲裁指导中心和仲裁机构,培训县、乡骨干调解仲裁人员180人次,提高调解仲裁工作质量。全市共接待处理涉农信访案件559起,其中省、市政府交办案件3起,结案、息访率为100%。五是启动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六是大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市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项目1073个,全市筹资筹劳总额为42065万元,其中:筹资6898万元,筹劳折资35145万元,争取财政奖补资金21855万元,居全省之首。
      二、201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0万吨以上;蔬菜总产量340万吨;水果总产量106万吨。主要开展五个方面工作:
     (一)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
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一是优化粮食作物品种结构,在保证粮食年产量90万吨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优质粮生产基地、花生生产基地、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建设。创建粮油高产示范区20个。二是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新建蔬菜标准园区10个,每个设施面积100亩。改造修复老残旧棚小区1000个。引进推广组装式可移动温室1000栋。三是继续实施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完成老残果园更新改造5万亩、果实套袋22亿个,水果的优质果率达到75%。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加强农事龙头企业建设。继续发展和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新增企业30个。对新上、改、扩建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和服务,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重点项目扶持。特别是对10亿元以上大项目做好跟踪和服务,做好争取省扶持资金的各项工作。争取完成2-4个企业的省政府扶持资金的申报工作。二是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树立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5 家,建设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库。争取培育省级示范社15家,重点社1家。三是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全市农业标准化面积稳定在270万亩,计划申报续报无公害农产品25个,面积25万亩,绿色食品3个,面积1000亩,畜禽养殖基地蛋鸭2万只,争取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零的突破。
     (三)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一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41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到22000台;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农机总值9亿元,比去年增长2%。二是加强农田建设。推广玉米、花生全程机械化15万亩、25万亩,机械深松35万亩,玉米精量播种65万亩。三是推进滴灌节水农业工程项目。全市实施滴灌节水农业工程项目20万亩。四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申报农村能源户用沼气项目4200户、农村清洁工作1处、大中型能源环境工程(大中型沼气池)3处。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五是加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继续推进村屯改造,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成果,建设市级新农村示范村20个。
     (四)加强农业科技服务
      一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计划完成农民科技培训30000人次。其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7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9300人次;阳光工程培训3000人;阳光工程远程培训5000人,设施农业培训2000人。二是加强农作物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计划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15个,蔬菜新品种50个,做好品种展示、试验、示范。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计划推广耐密玉米、花生、马铃薯保护地、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面积17万亩、13万亩、10万亩、2万亩。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队伍建设,完成统防统治面积150万亩次。
     (五)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县乡两级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二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把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三是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农业保险覆盖率力争达到60%以上。四是全面完成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五是搞好全省在我市村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研究建立“一事一议”奖励机制,推进农村生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