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重点工作->要闻动态->本地新闻

兴城市农村经济发展局夯实人才基础 强化科技支撑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文章来源:兴城市农村经济发展局 添加时间:2018-01-05

 

兴城市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万人,有耕地92万亩。在省、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兴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兴城市农村经济发展局组织和动员广大机关干部,围绕设施农业、花生、马铃薯、小杂粮、水果5大主导产业,大力提升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组建蔬菜、水果、花生、马铃薯4个专家服务团50名专家,5年来共推广农业主导品种422个、主推技术217项,累计推广面积150万亩,培训农民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12万余人,发放资料20万余册,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与科技支撑

一、遵守八项规定,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兴城市农村经济发展局领导班子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连续多年被兴城市委评为党建工作优胜单位。农发局各位领导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带头遵守和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央八项规定等。局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素质好,单位风气正,凝聚力、战斗力强。全局干部无公款吃喝现象,无公车私用等问题,5年内没有发生违法违纪事件。

二、规范项目管理,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近几年,兴城市农村经济发展局承担了国家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项目,以及辽宁省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经省农委考核组验收,考核成绩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我们推广了“四统一、三到位”的做法:

一是统一开班程序。开班前培训机构要递交开班申请,开班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亲自上第一节课。

二是统一外聘教师讲课标准。外聘教师讲课费根据省农委《关于印发辽宁省农委培训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辽农财【2014112号)执行。

三是统一跟踪服务标准。印制跟踪服务卡,让学员每人一卡。利用电话、“12316”专家热线和语音短信等方式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

四是统一学员电话登记率和接通率。电话登记率为100%,电话抽查接通率为80%以上。

五是资金管理到位。市财政及时拨付资金,各个培训机构按照要求,确保专款专用。

六是组织管理到位。培训机构要开展摸底调查,形成调研报告,按照全年一档和一班一档的要求进行档案归档,按照要求及时上报工作总结,在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七是培育(培训)实施到位。培训机构要组织学员每天签到,为保证培训时间和质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集中授课学、现场指导学、电话咨询学,以至于不分星期节假日学,按照“重视开班课、上好集中课、抓好实践课、学员会操作”的标准进行培育(培训)。

三、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一)推广培训创业一条龙模式

我们重点推广玄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培训创业一条龙模式。该培训机构面向培训合格后学员,免费提供场地进行食用菌生产,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和回收产品,平均每户年生产收入超过6万元,有的农户超过10万元。

(二)建立电话语音服务模式

我市建立了电话语音平台,每周二晚700点向学员发送语音短信,每次3分钟,满足学员对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的需求。

(三)开展田间课堂培训模式

田间课堂培训让农民接受起来快、效果好。各培训机构按照省农委要求,都采取“面对面”、“手把手”培训形式,向学员传授知识。

四、实施补助项目,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在省农委大力推动下,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下,理顺了乡镇农业站管理体制。市级设置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设置了27个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实行人、才、物全部归农发局管理,稳定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保证了农技推广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一)构建了工作机制

落实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度、责任制度、考评制度、培训制度和多元推广等五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构建了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强化了队伍建设

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进一步调动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出现了多年不见的过去被动的“要我推广”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推广”局面5年来,共培训技术指导员500余人次,科技示范户20000余人次,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和科技示范户致富能力。在葫芦岛农委组织的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知识竞赛中,兴城市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三)发挥了示范基地作用

我们采取了“专业组织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科技服务一体化”经营模式,分行业共建立5个试验示范基地。三道沟果树试验示范基地现拥有果树8000余亩,生产的老黄顶牌SOD苹果供不应求。2015年经中国果树所专家指导每亩增效20%,每亩收入增加1000元左右,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近千户,有效拉动兴城果业发展。

五、其他农业工作

(一)优化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情况下,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花生、马铃薯、小杂粮、水果等产业。2015年争取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种植花生5000亩,在大旱之年,花生最高亩产达423公斤,平均亩增产110公斤,亩增加经济效益660元。

(二)大力发展果业。2015年新栽植各种果树139.17万株,设国家级果树标准园1个,省级品质提升园1个,市级果树先导示范园2个,高效精品示范园23个,2015年全市水果产值2.1亿元。

(三)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015年争取上级各类惠农项目共计21个,项目资金将达4亿元。2015年种植业保险参保面积67.88万亩,理赔资金2325万元。